精彩小说尽在天烨文学!手机版

天烨文学 > 都市小说 > 是谁带走了我的心

是谁带走了我的心

Bxng 著

都市小说连载

《是谁带走了我的心》火爆上线啦!这本书耐看情感真作者“Bxng”的原创精品知非唐伯虎主人精彩内容选节:还没来得及发Ta们就像随风飘走一消失地无影无男人跪在山崖写着他的他是位诗人——这个说法似乎是不太准确男人写的诗歌只有两种去或对着漆黑的吼得酣畅淋漓;或对着浑浊的吟得天昏地没有几人知道他会写更没几人读过他写的他的作品也仅用来自男人有本来的名却没有人记他己经很久没听过有人叫他原本的名字他的作品的题目下赫然落款“知非”,但这本不是男人的名字...

主角:知非,唐伯虎   更新:2025-10-13 13:27:0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还没来得及发觉,Ta们就像随风飘走一样,消失地无影无踪。

男人跪在山崖上,写着他的诗。

他是位诗人——这个说法似乎是不太准确的。

男人写的诗歌只有两种去处,或对着漆黑的谷,吼得酣畅淋漓;或对着浑浊的酒,吟得天昏地暗。

没有几人知道他会写诗,更没几人读过他写的诗,他的作品也仅用来自赏。

男人有本来的名字,却没有人记得。

他己经很久没听过有人叫他原本的名字了。

他的作品的题目下赫然落款“知非”,但这本不是男人的名字,如果你要追究起这二字的底细,那可不得不提一提他这漫长而短暂的一生了。

五岁那年,这个叫知非的诗人尚且是个懵懂的小孩,不了解人间世事为何物,也是那一年,父亲的一场病成了这个孩子一切记忆的起点。

那一年,知非见过了母亲的悲痛欲绝,见过了一个壮硕男人的日渐消瘦……母亲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时常对着知非大发雷霆,外婆不忍心看着无辜的孩子每天被吓得嚎啕大哭、满脸泪痕。

于是打算把知非带到乡下的家里。

离开城市的那天下着雨,一个老头蹬着三轮来接娘俩儿,知非隐约记得外婆当初也是被这个老头送来家里的。

这个老头儿大概就是自己的外公了。

走到半路,天下起了雨,夏天的小雨不凉,似细细牛毛抚弄着三人的面颊,知非在颠簸的车上沉沉地睡了。

再醒来,他躺在外婆家摇晃的小床上。

想翻个身,知非却动弹不了,眼睛也睁不开。

只知道外面是沙沙的雨,屋里是两个老人的轻声讨论。

他听见了脚步声,感觉到外婆粗糙的手在抚自己的额头,外婆的手有田野里的味儿,那是草的清爽混着泥土的香。

外婆给知非往上拉了拉被子,又和外公谈论起来。

外面雨声大了,知非朦朦胧胧地听见外公说:“早就和朵朵说了,这个男人不能嫁!

这下好了,男人的一场病就花光了两家所有的积蓄,生了个孩子还命里犯煞!

真是造孽啊。”

然后传来的是外婆悠悠的抽泣声,知非脑袋一沉,又睡过去了。

夜半三更,外面的雨停了,知非从床上爬起来,看见了在床上睡着的外婆,听见了远处椅子上外公的鼾声——他在椅子上坐着睡着了。

知非爬下床,摇了摇外婆,外婆睡得很沉,他又摇摇晃晃的走向外公,拉了拉外公的衣角,外公止住了鼾声,缓缓低下头“半夜不好好睡觉,逛游什么呢!”

外公拉长了脸,或许是知非打断了老人家的美梦。

“我渴了......”知非小心翼翼地吐出几个字。

外公看了看孩子,伸手从八仙桌上拿起一个茶碗,撑着椅子站起身来,蹒跚地走到墙角蹲下,提起一个黑不溜秋的写满沧桑的壶,倒了一杯水递给知非,自己又进了里屋睡觉去了,知非还清楚地听见他上床时床板嘎吱嘎吱地响。

知非抱起茶碗喝了一大口水,水是院子里那口深井里打的,是外婆白天用炉子烧的,从小在城里长大的知非从没有喝过这么甘甜的水,也预感到了甘甜的生活马上就会到来——他将体会到此生唯一真正不掺任何杂质的快乐。

这快乐,或许就是他后来大部分诗里悄悄射进来的那一抹阳光之源泉。

乡下的每天都是田间的嬉闹,是慈爱的外婆烹调的美食,是和乡下的孩子们一起在巷子和河畔游戏,是听外公工作时神神叨叨地嘀咕着听不明白的话。

充实,新奇,每日都很快乐,每件事都令人难以忘怀。

外公是十里八乡里有名的算命先生,“知情人”聊天时谈到外公,说他曾经是某某仙山上修行的道士。

堂屋的昏暗角落里摆着他干净的旧招牌:“算命三元,童叟无欺。”

在知非眼里,他就是个刻板的老头,每天都对自己和外婆指指点点,他那高悬的灰白色胡子让他充满了神秘感,外婆说外公是有大神通的人。

知非相信外婆,所以也对这个怪老头保持着一丝敬畏。

知非喜欢和外公去摆摊,因为总能听到有意思的事,见到有趣的人。

外公去摆摊的时候会骑着他的二八大杠,车上绑着招牌,等到了村东头的老槐树他就停车,地上放个凳子,摇着破蒲扇等着客人——外公称之为“有缘人”。

有一次从老槐树下有一个年轻人匆忙走过,外公瞥了一眼便对小伙子喊:“孩子,今天出门不要走桥啊!”

那年轻人回头骂了句神经病就走了。

知非认得那个男人,他是外婆家附近的住户,那一户有个经常带着知非去河边玩的强子,这小伙子或许是强子的爹或叔伯。

到了下午,外公说提前收摊,知非说是去住在老槐附近的二牛家玩,但外公不让,这怪老头认为马上要下雨了,得回家收地瓜干。

知非不情愿地看了看头顶的朗朗晴空,坐上他的老自行车回去了。

外公先是带着知非去了外婆的菜地,把知非放在菜地边上让他叫上外婆一块回家去,他自己先骑着自行车赶回家里了。

知非望着老头儿离去的背影还在发愣:他怎么这么笃定外婆就在菜地?

外公果然可以称得上是神算子。

外婆才刚到菜地没多久知非就来了,知非说是马上下雨,非要拽着她回家,外婆本是抗拒,但听到知非说是外公的意思,外婆扛起锄头就跟着知非走了。

一进院门,就看到外公长髯飞舞,在小院子里忙活着。

近看,原来他是在收外婆晾在院子里的地瓜干。

知非后来才知道,地瓜干是可以换酒的,他也曾骑着二八大杠扛着外公亲手做的地瓜干给老人家换过酒,或许正是外公有神机妙算的技能,他才敢在这随时都会下雨的时节晒地瓜干吧。

看着老人家气喘吁吁的,外婆和知非也凑上去帮忙。

待一切就绪,三人回了屋里,不出一盏茶的时间,乌云便压上来了,弹指间便是电闪雷鸣,倾盆的雨伴着好闻的沙土味从空中泻下,躁热的天气突然就凉爽了。

外婆起了炉灶,晚饭的香味不一会就飘满了整间堂屋。

乡下的家里是没有钟表的,每天都是的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今天下了大雨,天黑得似乎特别早。

二老喝了点茶就准备睡觉去了。

睡前外公又掏出他的印有乾隆通宝字样的几枚铜钱,卜了一卦,捋着胡子闭目思考。

和外婆说:“后半夜我估计有人来敲门,到时候你去开门,告诉他们去村东头的大桥下找找看,人应该是没救了,让他们节哀,说完这些就关上门便是。”

外婆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淡淡的惋惜却也没停下手里铺床的动作,很快便把灯熄了,外面的雨依旧在下,过了许久,知非听见了阵阵蛙鸣,见窗外映出来了点点星光,他这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果然,西更左右,知非听见了急促的敲门声,外面似乎是个老妪,他和外婆嘀咕了几句,外婆照外公嘱咐,回应了那个老者。

次日早上,知非照常起个大早,找邻居家稍大知非几岁的强子玩,强子家的门开着,他站在门口喊强子出来玩,但是没人回应。

知非进去大门向里面张望,屋里开着灯,有一个年轻的胖胖的女人在哭泣,地上躺了一个男人,一旁坐在地上“发呆”的强子看起来是刚睡醒,但任凭知非怎么叫他他都不应,他好像很害怕的样子,手也好似在发颤。

里面走出来一个老妪,她的样子着实吓了知非一跳——满脸的泪痕,发白的双颊,暗紫色的发颤的唇,还有一头似乎是一夜斑白的发。

“孩子,去叫你家老先生来一趟行吗”老妪用沙哑的声音小声地用力地说出了这么一句。

老先生大概就是说的外公了,知非虽然害怕,但他感觉到了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所以点了下头——他被屋里的环境压抑的说不出话——转身往院子外面跑去。

刚想要出强子家所在的胡同,就撞上了一个身穿褐色衣服的高瘦老人,知非闻到了他身上和外公一样的淡淡的“老人味儿”。

原来这来者正是外公,他或许早就知道有人会找他,知非虽然害怕那屋的气氛,但儿童总是怀揣着好奇心,他也不例外,跟着外公就再次迈进了那家院子。

外公一进门,就冲老妪说:“走吧。”

老妪很费力地点了点头,叫上了里屋沙发上的一个男人,随外公走了。

目的地是一块大陵园,大概全村的先祖都在这块土地下安息,按照习俗要求是小孩子不可以进,但外公告诉知非,除了至亲去世,此生不可入陵园或者靠近墓地,大抵是和命里犯煞脱不开关系,确实,知非也一向命薄。

用现代人话说:他这一生如履薄冰。

知非在很远的地方等着,但他可以看到外公和几个旁人的动作,外公端着一个大盘子,或许是算卦的罗盘吧,没一会就找到了地方,那里就是最佳的“阴宅”。

死的人是强子的爹,老妪是强子的奶奶,跟来的男人是强子的小叔。

强子的爹终究是没听外公的话,走了那座桥......强子一连几天都没出来玩,他家的胡同口扎起来了一个小棚子,里面有几个中年男人,坐在长凳上,前面有张桌子,桌子上有几个本子,人们排队来给那些人钞票,他们会记下某些东西,然后给来者一包东西,知非以为是小卖部,他不认识小棚子里大大的“奠”,他曾去问过卖的是什么,那几个生的很吓人的伯伯告诉他:“小孩一边玩去。”

他那几天再也没有找过强子,他家里总是有尖锐的唢呐声,还有一身白衣的长队伍走出来,看着吓人。

这也算得上是乡下生活的插曲,虽然知非觉得压抑,但是围观的女人们却总能聚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这让知非觉得不可思议。

此间事了,知非依然快乐,强子几个月后或许是走出了某些阴霾,又带着知非去河边玩水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